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李丽秋)3月3日上午10点,记者在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的仙塘村看到,村民们正迎着春日的暖阳,充满干劲儿地从放干水的稻田揪出一个个增收的“宝贝”。
“我现在正在‘抠’的叫荸荠,我们当地人又称它为‘慈姑儿’,它一般生长在水田下的10公分处”。村民梁育刚一边与记者攀谈,一边熟练地在地里找荸荠。一颗颗呈红褐色的荸荠被他从土里揪出来,擦掉泥巴后根据个头大小扔进不同的袋子里分类。“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6点,我能‘抠’100斤左右的荸荠”。
在仙塘村,有着近百年种植荸荠的传统,据村里人介绍,最初的荸荠是由经商的村民从外面引进回来。因为优质的土壤和适宜的天气,仙塘村的荸荠不仅个儿大多汁,同时与市面上从外省运输来的荸荠相比较,这里的荸荠也更加新鲜。
“我昨天‘抠’回来的荸荠,今早8点去镇上去卖,两个小时的时间,80斤左右的荸荠就销售一空。”村民刘桂蓉说,她家不到一亩的土地因为种上了荸荠,每年能增收6000—7000元。如此畅销的荸荠既可以作为水果,生津止渴,又可以作为蔬菜,用来炖排骨等,利肠通便。
据仙塘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荸荠已经成了村里增收的“宝贝”,从头一年的3月份左右开始在盆里育苗,经过一个月的生长,移栽到水田里,来年的1月到4月都是荸荠的采摘期。由于采摘期长,村民们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采摘时间。
如今,仙塘村共有50余户村民种植了近60亩的荸荠,平均亩产达到2500-3000斤左右。由于荸荠种植投入小,收益高,生长周期短,夏种冬采,营养丰富,口感脆甜,且有药膳作用,因此下一步,仙塘村将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棚蔬菜、食用菌产业以及以优质葡萄为主的新型乡村旅游采摘产业,大力发展荸荠产业,通过采用开心农场模式,引导市民带孩子来农村体验生活,同时带动仙塘村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