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径 文/图
葫芦镇位于沙湾区东南部,辖5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1.1万余人。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将乡村振兴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外引内培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各项事业步稳劲足。
做强村集体经济
下好“先手棋”
近日,在葫芦镇葫芦坝村120亩集体经济产业基地上,成片的佛手柑苗已栽种完毕。而在另一片基地,2019年栽种的180余亩佛手柑树已吐露新芽,等待着来年开花结果,处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明年这片佛手柑将迎来初挂果,预计收益20万元。”葫芦坝村党委书记许克章告诉记者,葫芦坝村集体经济于2018年成立,先后种植佛手柑300余亩,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生姜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村集体经济成立以来,每年产业基地解决劳动力就业3500余人次,年发放务工费20余万元。”许克章说:“等这批佛手柑培育成功见到效益后,村里打算再发展水果类经济作物,走农旅发展路线,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葫芦镇充分发挥“主场作战”优势,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下好“先手棋”。目前,该镇共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6个,实现全覆盖,确定了“大米 茶叶”“生猪 林竹”“水果 农旅”等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15个。
“拎包入住”
项目业主无后顾之忧
位于葫芦镇梁村五组的初心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成片的柑橘园里,黄灿灿的橘子缀满枝头,好不惹眼。
“今天天气好,一大早就有人来农场采摘爱媛。”农场负责人徐世平说,目前爱媛已进入成熟期,耙耙柑也正是套袋的时候,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农场水果通过线上线下统一销售,这几天通过电商平台,平均每天要发60箱爱媛到全国各地。”徐世平指着眼前的耙耙柑林说道:“这段时间工人都在忙着套袋,有些手快的一天能挣200多元,一个月下来他们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记者了解到,2018年,初心水果种植家庭农场在梁村流转土地120余亩,种植柑橘、桑葚等水果,今年农场柑橘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当时我们考察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择了这里。”徐世平说,“村‘两委’主动为我们解决了用地、用水、用电、用工等生产要素,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让我们‘拎包入住’,专心发展。”
近年来,葫芦镇高度重视项目业主引进,创新实行“三个一”和“清单化服务”工作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项目业主提出需求清单,政府依单照办,有效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业主8家。
为群众“搭台”
让群众“唱戏”
致富能手更贴近群众,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具有示范带动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作为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代表,杨建富创新使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种植蓝莓等经济作物100余亩,带动周边就业10余人,实现年均收益300余万元。杨建富说:“现在家乡环境越来越好,镇上非常关心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尽其所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让我们能够甩开膀子全力干,实现在家门口创业。”
葫芦镇重视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和致富能手培育工作,全面排查和收集群众产业发展意愿,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和参观培训,举办“土专家”“田秀才”交流座谈会,农技中心点对点指导服务,为群众“搭台”、让群众“唱戏”。据悉,全镇共培育致富能手150余人,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杜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