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 翁华
今年以来,沐川县利店镇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立足现有机采茶园优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谋划,精心打造以“十里长廊、万亩基地”为核心、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白马山机采茶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廊一地二区”的发展格局,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漫步在沐川县利店镇珠溪村机采茶产业基地里,只见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茶园似毯,成片的茶叶青翠碧绿,香漫山野,令人神清气爽。一场春雨过后,基地里的茶树渐次冒出丰盈的绿芽,绿芽尖随风跳动,呈现出勃勃生机。数名茶农腰系茶篓,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飞舞,一捏一提,采下嫩绿的新芽……
一树茶叶香,茶农采茶忙。连日来,家住珠溪村三组的谭福刚每天都会去基地里采茶。“我们家种植有60多亩茶叶,投产的有20多亩,现在我一天能采20多斤,收入500多元。”谭福刚笑着告诉笔者,“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预计茶叶可收益10多万元。”而在以前,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谭福刚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就是外出务工,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珠溪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回到家乡的谭福刚,看到村里的茶叶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在家门口发展茶叶种植。
山上忙采茶,山下忙加工。近段时间以来,位于利店镇天坪村的元峰茶厂内一片繁忙景象。3条茶叶生产线不停运转,鲜嫩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成型等工序后变得干燥而细小,伴随着机器轰鸣,茶香飘溢。
“今年我们从正月初三开始加工生产,高峰时期每天收购量可达3—5万斤,预计全年干茶产量将达50万斤左右,产品主要销往河南、浙江、陕西、北京等地。”沐川县元峰茶厂负责人伍元峰告诉笔者,利店镇有成规模的茶园,原料供应充足,生产出的鲜茶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订单源源不断,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茶叶是利店镇的传统产业。近年来,该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结构,通过加大对茶园的提升改造和茶农技术培训,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茶叶如今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我们坚持走园区发展思路,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产值达6000余万元,茶农人均增收2500元。”利店镇镇长张强表示,今年,利店镇将在巩固提升现有机采茶园基础的同时,加快推进“白马山机采茶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
据了解,利店镇白马山机采茶现代农业园区概算总投资8000余万元,分两期建设,计划三年时间新改建茶园面积1.3万亩,建成以仁沐新高速公路利店出口为基础、沿国道348线打造机采茶观光“十里长廊”,“白马山万亩机采茶示范基地”以及“白马山”茶文化展示区、体验区。建成后茶园面积累计将达5万余亩,覆盖当地7个村6700余人,实现园区茶叶产业人均增收上万元,较建园前增加5000余元。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所需,现实所要。”张强介绍,为确保现代农业园区有序推进,利店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园区产业设施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利店镇现有4万余亩茶园,元峰等13家茶厂,以及‘白马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创造了基础条件。”张强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划布局,“白马山机采茶现代农业园区”最终将打造成集茶叶种植、精制加工、产品销售、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示范园区,加快完善茶叶产业链,突出“白马山”招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体验”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