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很多特有的珍稀植物,峨眉槽舌兰便是其中之一。
在海拔800米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的园区里,几株珍稀的峨眉槽舌兰正依附在高大的阔叶树干上生长着,这几天恰逢果实成熟期。
据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工程师李策宏介绍,峨眉槽舌兰最早在1963年就被发现了,后来经过中科院兰科专家确定为峨眉山新品种,命名为峨眉槽舌兰。经过几年的实地调查发现,峨眉槽舌兰的数量约在250-300株左右,远远低于大熊猫的数量,又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因野外发现的峨眉槽舌兰数量极少,属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此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
因为槽舌兰自身繁殖困难,为进一步保护峨眉槽舌兰,扩大种群数量,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的科研人员从2017年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峨眉槽舌兰的人工繁育,计划扩大数量后再移植到野外,开展物种就地保护。
经过实验站科研人员4年的努力,目前,已有数千余株峨眉槽舌兰繁育成功,预计2022年回归野外。届时,“植物界的大熊猫”——峨眉槽舌兰将不再踪迹难觅。科研人员也希望大众积极参与到爱护自然,保护珍稀物种,实现人与自然更和谐,使我们的地球村更美好更美丽。
(责任编辑:杨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