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城南大桥
“盐续千年,桥通五洲。”乐山五通桥区以盐兴城、以桥得名。桥,连通了五通桥的交通要道,而桥的变迁,不仅贯穿了五通桥的古往今来,更展示着政通人和的大环境。
涌斯江大桥
乾隆年间,五通桥的盐商们因盐致富后,为了盐运便捷,集资在两河口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五通桥”,桥头立石碑,刻有“五通桥”字。岁月变迁,本是桥名的“五通桥”逐渐演化为地名,为区别起见,当地人将该桥又称作“五通老桥”。
平桥
漫水桥
平桥五通桥区水资源丰富,岷江、茫溪河等5条河流横贯全区,城区“竹根滩”一带更是四面环水。自乾隆年间盐业鼎盛后,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五通桥人的修桥热情,官府、盐商、民众纷纷慷慨捐款、出义工建桥。盐业发展为桥梁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桥梁建设又刺激了盐业的进一步发展,据记载,民国时期五通桥境内已有桥梁48座。
浮桥
五通老桥
岁月更迭,传承依旧。在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岁月里,五通桥区将传承千年的盐业文明与工业化道路相结合,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培育起“千亿光电信息产业集群”。迄今,五通桥境内有名有姓的古桥新桥已达100余座。从“小桥流水人家”到“一桥飞架南北”,五通桥的桥,正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积厚流广的五通桥,已然从一个制盐小城蝶化成为以光伏产业、盐磷化工为主要支柱的盐城。
杨琴 川报观察记者 王博尔 整理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