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九井镇
多点聚力 弹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全力弹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种植麻柳姜 村民有搞头
走进一片繁忙景象的
九井镇麻柳村生姜产业园
村民们正在忙着给生姜地覆土
还有一个多月
“1亩菜姜地,8000多个蜂窝,2万多斤的产量,一年4至5万元的收入。种姜虽然很累,一个人一年只能种两三亩,但是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比外面打工要强。”麻柳村3组村民曹先富高兴的说。
“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们提高种植技术,下一步我还将加强学习,努力提升生姜种植技术,力争再提高一些产量。”曹先富对未来也是信心满满。
据了解,九井镇“麻柳姜”(菜姜)产业面积已从1998年的300亩发展到2020年的6000余亩,产业形成规模效益。
姜年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超1亿元,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000余元。
2018年7月,一座占地400余平米,由本地木工艺人,采用川南民居建筑风格,穿斗全榫铆结构仿古建筑的农耕文化馆在九井镇麻柳村落成,这是一个以突出“犍为麻柳姜”原产地,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名曰“耕读园”。
园内共收录全镇百姓自愿捐赠的存旧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品300余件。这些物件体现了农耕生产生活用具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展览和活动,让老者有所忆,少者有所悟,传承悠久的农耕文化。
“我们将把更多的姜文化元素融入耕读园,不断提高麻柳姜的对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游玩,同时我们也将以耕读园为核心进一步带动周边采摘垂钓等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让游客们来了,有看头,更有耍头。”九井镇麻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恢兵说。
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内培外引的发展思路,九井镇有序推进水果产业发展。
投资100多万元,流转120多亩土地,栽种了柑橘及李子的犍为县榨鼓久红家庭农场业主唐祖乾,正是在2016年响应号召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之一,在他的农场里常年有务工村民二三十人,人均可年增收2万元。
眼下到了李子上市的季节,他的眼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他也十分看好家庭农场发展。
截至目前,九井镇有水果家庭农场240户,占全县总数的40%以上,发展发展桃子、李子、柑橘等水果种植10000余亩。万亩水果获国家有机产品转换认证,柳姜水果专合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专合社技术服务队业务已经拓展到了沐川、峨边、金口河、井研、贵州等地。
九井镇还发展林竹2.5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2020年被评为乐山市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该镇还致力于打造林竹走廊10.8公里,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
九井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
据九井镇党委书记吕松介绍,“十四五”期间,九井镇党委政府将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背景下,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一园一带一区”。
“一园”,是指生姜产业示范园,通过技术改造、政策扶持。发展生姜示范园区,努力达到生姜种植规模到一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五亿元以上。
“一带”,指的是通道经济带,围绕仁沐新高速公路出口、五犍沐的通道,国道213主干线,发展农旅融合的观光农业,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一区”,就是指基层治理示范区,就是要全面提高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群众融入到社会治理的体系中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困难和的难题,最终实现一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新九井。
(责任编辑: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