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网记者 李丽秋 文\图
草铵膦实现工业化突破年产能2000吨、年产规模扩大至15.3万吨、合格率从90%提高至99%……
这一串数据,有的是在原有数字后面加上一个“0”,有的是在原基础上增加若干百分点,有的则是进行显著“瘦身”。数字的变化,折射出一个企业技术进步、质量提升的可喜成果,成果的背后,饱含着无数工匠们的辛勤付出。下面,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杨奇。
杨奇,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从业以来,他凭借着踏实肯干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实现了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再到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的跨越。如今的他,已是技术加管理的多面手人才。
杨奇(左)
“干我们这一行,就要耐得住寂寞和枯燥。”杨奇说,技术工作守的是本真、靠的是匠心、练的是手艺,只有安心、精心、下功夫去钻研,在多次的重复中才能积累起质变,形成一项项足以自傲的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奇与化工行业的初接触要追溯到中学时期。“上初高中的时候,感觉化学很神奇,不同的化学元素一组合,就会变成一个很新的产品或者一个新的物质。”杨奇说,对化学的好奇为自己打开了接触这一行业的大门。
这份纯粹而简单兴趣的保持,让他激情满怀地踏入了这个行业,一入就是36年。多年专注化工工艺,让化工工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背景下的他,开始大展拳脚。
初入福华,杨奇干的第一件事便令人大跌眼镜:拆。
当时需要尽快实现草铵膦量产,虽然企业买回并使用这些设备有3年,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以工业化生产为目标导向,他带领团队重新梳理工艺技术,结合工艺特点重新拆装和购买了一批设备,重新优化完善系统流程。到2019年的时候,草铵膦工业化生产和连续生产真正实现,并达到了规模化的产能。
“重新梳理”只有短短四个字,背后却是杨奇和团队历时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梳理工作繁琐而费时,其中的技术不光涉及温度、密度、反应速度,还涉及各种过程的控制。反反复复、上下求索,摸索规律、实践验证,杨奇带领团队日夜干中学、学中干,把正确结果与经验不断优化固化,作出的努力早超万语千言,才总结成了“重新梳理”。
杨奇记得最清楚的是和团队迎着寒潮去山东解决草铵膦的工艺技术问题。交通不便、天气寒冷,他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背着实验材料在工厂里做了一周的模拟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心血付出之下,年产能6000吨的装置顺利建成、达产达效。
杨奇(右)
以匠心为守铸,以技术为突破。杨奇所在的企业福华通达,也在“杨奇”们的推动下,实现了自我突破、转型升级。作为是一家以农药原药生产、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为主的民营企业,福华通达近几年成果颇丰:实现草铵膦工业化突破,合理组织草甘膦、氯碱、甘氨酸、多聚甲醛等系统化生产,有效整合公司循环产业链,设施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在不增加投入、设备的基础上推动产量质量双跃升,通过生产低钠产品出口满足了国际高端客户需求……
大胆创新、迎接挑战迎来技术迭代升级、企业节能降耗,杨奇36年来专注的“匠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编辑:杨梅)